咨询热线:13583212219

文章
  • 文章
搜索

山东米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Shandong Milai Biotechnology Co., Ltd


咨询电话:13583212219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行内知识 >> 乘风破浪40载,一个眼科医生创业者的百年梦想
详细内容

乘风破浪40载,一个眼科医生创业者的百年梦想

从医四十载, 34岁便成为河北省最年轻的院长,38岁晋升为主任医师,1994年被卫生部评为第四届全国优秀院长,2004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入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同时还获得河北省十佳青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省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被称为“儿童眼科第一人”的美和眼科创始人——于刚。

初次见到于刚时,本以为他是一个偏老的长者形象,毕竟60多岁了。没想到在医院见到出了半天门诊、做了一下午手术的他,却依然精力很充沛、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脸上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没有一丝疲惫,看起来就像40多岁。

在难得空闲的休息时间,他讲述了自己的从医理念、理想抱负,以及这几十年风雨人生路上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温暖又感动的故事......

创业征途上的三次断舍离

时间回到29年前的1992年,当时还是张家口眼科医院院长的于刚,带着医院的兄弟们,含辛茹苦的开始了第一次创业跋涉。

当时,没有爱尔眼科连锁医院、没有佳美齿科,也没有小黄车,没有支付宝,更没有互联网。这支队伍是国内公立医院最早的医生集团创业,医疗队开着“医疗大篷车”巡回医疗义诊,足迹遍布山西、内蒙、河北三省的40多个城市和旗县,每到一个地方都因为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好评。

1995年,正当于刚雄心勃勃准备把医疗网点设到全国其他城市的时候,在一次去外地义诊的途中,突如其来的车祸,让4个创业骨干一死三伤。

出事之后,肇事者逃逸,如何安慰死伤者的亲属?肇事者如何被绳之以法?如何让死者获得赔偿而安息?一切问题都摆在了于刚这个38岁的院长面前......

作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于刚一个人默默的扛下了所有。随后,他开启了1195天25万公里追凶路,最后终于让凶手落网,打赢了赔偿官司,总算对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有了个交代。

但是,这次创业征途上撕心裂肺的悲怆故事,让于刚几度想弃医从商,放弃医生这个职业。 很久很久,他才从事故的阴影中走出来。“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断舍离........”讲到这里,于刚眼中呛着泪。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挫折打击并没有击垮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2004年,47岁的于刚坐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这一年,他辞掉了河北省、医院的所有行政职务,成为了一名中年北漂,来到了北京儿童医院,当了一名小儿眼科医生。

“当了14年院长,觉得自己已是功成名就,该见识的见识了,该经历的经历了。十几年的栉风沐雨创业劳顿的生活,让我觉得累了,来北京本来的计划是要寻找安度晚年的栖息地,当时的我以为天就井那么大”于刚自嘲道。

一天,他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出门诊,一个农民家长带着一个几个月的婴儿来就诊,不幸的孩子患上了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这种病医学上俗称叫“猫眼”,又称眼癌。每到晚上,孩子的眼睛会像猫一样的发出黄色的反光。

当时,国内多数医院是不能治疗的。为了保命,必须要摘掉双眼眼球,如果再晚几个月,孩子就有可能连眼球和性命都不能保全了。“我跟家属交待完病情以后,几位家长抱头痛哭。做医生,也练出了一副绝对理性的硬心肠,我们不能陪着哭,我们见过太多这种疑难眼病,只能理性的安抚家属,并帮助家庭选择医疗方案。”于刚回忆说。

没想到,下午保卫科长就打来电话,说在医院东门的垃圾箱有一个弃婴,因为眼睛上包着纱布,怀疑是眼科的病人。“我永远都忘不了当时的情景:垃圾箱中,一个襁褓中的孩子,打开纱布之后,孩子没有哭,一双无辜、无助的像小猫一样的小眼睛一眨一眨的看着我。”于刚说,瞬间,他感受到自己的灵魂受到了重重一击。

但是,作为眼科主任的他却爱莫能助,束手无策。“这是一种令人不堪忍受的折磨。”

“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弃婴事件,让于刚的心灵受到巨大打击,他发誓要突破国内在这个疾病治疗上的技术空白。

几经辗转,多方求助,于刚终于找到一个国内著名的母细胞瘤专家的大力支持,实现了儿童“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化学减容”技术突破,这项技术后来被推广到了全国的儿童医院和眼科医院。

现在在国内,患有“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俗称“猫眼宝宝”的孩子,绝大部分都不需要摘眼球治疗了。

“那段时间,每当我遇到困难,被遗弃婴儿的那双小眼睛,都在拷问着我的灵魂。每当我想到放弃,手术室门,被摘掉眼球的宝宝妈妈令人心碎的哭声都会撕扯着我的每一条神经.....”于刚说,这件事改变了他来北京的初衷,放弃了过舒适生活的人生计划。

医者的责任和使命,让他开始了第二次前行,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二次断舍离........

2017年,是于刚来北京的第十三年。这13年中,于刚团队创建了北京儿童医院全新的眼科,门诊量从原来的1万人扩大到一年23万人、最高一天要接诊1600个病眼宝宝。

“我们的眼科医生、护士由当初的3个人,发展到了93人,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儿童眼科,接诊、治疗、手术的病眼宝宝遍及国内所有省份。此时,我觉得我已经完成了来北京后向老院长李仲智所立下的所有军令状。”于刚说,他打算歇歇了,计划翻出珍藏多年的奥斯卡大片,一个一个拉片、去打猎、去学架子鼓、去读书、去周游世界......去履行13年前的人生计划。

然而,有一天患者群里的家长们议论的一句话,又深深地触动了于刚的内心。“于院长马上就要退休了,以后孩子眼睛再有病找谁看呀?”是啊,退休了那些患病的孩子怎么办?于刚内心深处还是放不下孩子们。

生而为医,从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了一种责任,这是一份属于医生的无差别的社会责任,为了更多身患眼疾的宝宝得到救治。

于是,在于刚60岁生日的那一天,他决定放弃退休计划,和学生张丰医生双双离开体制,成立宝宝医生集团,创办了北京美和眼科,踏上人生新征程,开始了第三次创业......

“这是我人生的第三次断舍离......”于刚轻声细语的说着。

用“匠人精神”打造儿童眼科

“做一个有质量、有特色、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眼科医院,让更多的患儿受益,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是于刚一直以来的梦想。

成立美和眼科之初,于刚就抱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从儿童眼科候诊室的小型游乐园,到门诊大厅的娃娃机,到手术室前孩子手术服的选购和熨烫,再到手术室前,孩子进入手术室的各种亲情体验,专家视频远程会诊,上睑下垂孩子术后湿房镜的选购,术后第一天医生护士到孩子所住的宾馆去查房......这些无处不在的温馨细节,无一不体现着美和“以患者为中心,以疗效为核心“的办院理念。

除了硬件和服务上的提升优化外,于刚还带领团队在治疗技术和手段上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创新了小儿上睑下垂、小睑裂、眼球震颤、下颌瞬目、高度近视的后巩膜加固、眼球震颤的肉毒素治疗等特色治疗方法,达到国内外小儿眼科领域技术领先水平。

以小睑裂综合征为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上睑下垂类型。原来小睑裂综合征在做完手术以后,孩子需要二次到医院在全麻下拆线,这样既费时间又费钱;此外,全麻手术还有不少风险。

为此,于刚带领团队在手术环节、步骤和技术上做了多次优化。现在,孩子只需要一次手术就可以回家不用再到院拆线,而且手术后以往难看的眼睑瘢痕也消失了,眼睑的外观和弧线非常漂亮,吸引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慕名前来手术。

病理性近视,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很多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度数已经达到了1500度近视,需要尽早做后巩膜加固手术。目前,这种手术在国内开展的医院很少,从事手术的医生更少。很多孩子要等到成人以后,才能做后巩膜加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眼轴变得越来越长,孩子的眼睛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最终有些会导致失明。

为此,于刚团队聘请了在这方面德高望重的儿童病理性近视专家褚仁远教授做医院顾问。经过于刚、张丰专家团队无数次的手术摸索、实验,无数次的手术技术革新,对原有的手术植入材料、手术方法、手术切口等做了重大的改进。

现在,很多的近视眼宝宝可以做后巩膜加固手术了。这一手术技术的重大突破,有效的控制了儿童近视的发展,避免了因为病理性近视眼周期的不断延长,而最终导致孩子失明的悲剧的发生。

把名医带到孩子们身边进行手术

创立美和眼科近五年来,北京、上海、深圳建立的四个大型儿童眼科日间手术室计划落地完成,并投入使用。于刚与张丰医生成立‘宝宝眼医生集团’后短短几年,完成了成立美和眼科连锁机构的最初愿景。

在这近五年时间中,美和眼科的专家团队完成上睑下垂、眼球震颤、小睑裂综合征、斜视、后巩膜加固、先天性泪道阻塞等各种儿童眼科手术近4300台,仅2020年一年时间,开展各种眼科手术接近1800台。

“我们打造日间手术室的初衷,就是希望患者不动,名医动!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知名眼科专家的优质手术服务。” 于刚说,专家团队在北京、深圳和上海3地为很多疑难眼病的儿童成功做了手术,现在在上海和深圳的手术已经约到了明年。

儿童眼科的薪火相传任重道远

眼科人才的培养,是中国儿童眼科的发展大计。

然而,国内现在有非常多的民营眼科,都是靠外请三甲医院专家的走穴手术,周末门诊来维持医院的发展和运行。

对此,于刚非常不赞同。他很实在的说:“我本身也是三甲医院的专家,三甲医院也是培养我成长的摇篮,三甲医院也存在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专家门诊和专家手术也是三甲医院的无形资产,这样做将来会有很多的恶性竞争。”他认为,民营眼科学科的发展壮大,医院服务品质的提升,都离不开医院自身人才的培养。

对于眼科人才的培养,于刚在三甲医院时期就一直很重视。在成立“宝宝眼医生集团”后,美和建立了眼科不同梯队的人才培养计划,比如针对在校生/应届毕业生培养的“花蕾计划”,针对学历低的年轻医生的“雏鹰计划”,针对副主任医师的“雄鹰计划”,针对视光师发展制定的“眼健康管理师计划”,还有针对视光师个人发展的“眼健康管理师创新计划”。

于刚表示,通过专业训练学习,能够让医生拥有自我迭代更新的能力,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有效的培训、考核、实操才能够更好的培养一代代、一批批好医生,好视光师和好护士。

当然,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如何成为小儿眼科行业的大咖?这是医生需要一辈子奋斗的事情。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医疗机构如何留住核心骨干人才,于刚创新性地提出了民营眼科的“师承模式”,给予优秀医生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自主决策权。

有些新入职的骨干医生工作忙,于刚就利用出差讲课时间,医院出费用带着这些医生外出观摩、听课,沿途还会带着电脑给他们进行“一帮一”的教学。据了解,曾经有过两天半的时间,于刚和医生俩人过200道题的记录,很多后来在美和眼科成才的医生说:这是于院长特殊的“飞行教学”讲课。

在于刚看来,做好人才的培养和传承,打牢基础,才能谋求更好更高的发展。

谈及未来,于刚眼里闪着光。他说:“我现在刚60出头,按照现在的百岁人生来说,我还有30多年,现在正是努力拼搏奋斗的最好年华。”

除了一如既往地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外,于刚表示,未来美和将会打造自己的眼科生态,生产研发哺光仪、泪道管、胶条植入物、全光谱自然光近视防控光屋等眼科产品,同时也会在就患者就医体验上进行升级。

而在各个治疗环节上,还会加入小动物问诊、手术室丛林探险等有游乐感的设计,颠覆传统医疗行业医患关系不对等问题,让医患共同决策,拓展自然光屋近视防控进家庭,玩游戏学知识的科普创新项目......

于刚的梦想还有很多。展望未来,于刚说,他将带领团队,开创小儿眼科的新时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眼科中心的目标迈进!

底部导航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公司二维码
扫一扫,添加二维码!

联系电话:010-34342322

联系邮箱:XXXXXXXX@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XXXXXXXXXXXXXX

微信公众号:xxxxxxxxxx

客服QQ:12345678910

网站导航

关于米来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13583212219

周一至周五:早9:00-晚18:00

COPYRIGHT 2019ALL RIGHTS RESEVED 

扫码关注公众号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