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证40年经验,自拟小儿口疮良方导读:小儿口疮多为心脾热,作者多年临证经验总结了一首良方,选出来供大家临证参考。 我对小儿口疮证治的体会 作者/田儒钦 小儿口疮,包括口疳、口糜、鹅口疮(雪口)等。临床上虽将口疮分为虚、实两种类型,但小儿患此病者,常以实证多见,而虚证者甚少。 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胎毒和心脾积热上熏于口,加之乳母乳头不洁而致口腔局部受邪引发。 小儿口疮,症虽多样,但其病理机制大同小异,在辨证治疗之时,只要根据病之轻重缓急,把握病机,往往应手取效。然虑及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体未充,临证治疗之中,对于大苦大寒、大辛大热、攻伐峻烈及有毒之药,应慎重使用。 余临证凡四十余载,在治疗小儿口疮方面,常以自拟处方——银翘薄甘散为主而取得良效。此方之药物,余认为和平无毒,是清热解毒之良品。 方以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3g、甘草3g为主,在治疗中,常用的加减法如下:伴有发热者(体温达38°C左右),加黄芩3g、山豆根3g、天花粉3g、射干3g、牛蒡子4.5g。 高热者(体温达39°C以上),加黄连3g、石膏12g、知母3g、黄芩3g、羚羊角粉0.5g、栀子3g。 伴湿热者(如鹅口疮),加黄连3g、黄柏3g、黄芩3g。 伴腹泻者,加葛根3g、黄芩3g、黄连3g。若兼脾虚腹泻,加四君子汤。 便秘者,加生大黄3g、玄明粉6g(冲服) 小便黄赤者,加木通1.8g、滑石6g、瞿麦3g。 小儿易惊者,加朱茯神4.5g、嫩钩藤3g、蝉蜕1.5g 舌白喉,重加养阴清肺解毒之品。 口腔溃烂严重者,可兼服六神丸,每次3~5丸,每日三四次。 除上述加减变通内服药外,余每每用自制吹喉散吹敷于溃烂面上。吹喉散组方配制:煅炉甘石60g、青黛80g、麝香0.4g、煅珍珠2.1g。硼砂6g、冰片3g、枯矾少许,共为细末贮瓶密封备用。 本文摘自《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儿科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田儒钦。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