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3583212219

文章
  • 文章
搜索

山东米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Shandong Milai Biotechnology Co., Ltd


咨询电话:13583212219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行内知识 >> CRISPR疗法已走进临床,但新发现的基因毒性问题尚未被重视
详细内容

CRISPR疗法已走进临床,但新发现的基因毒性问题尚未被重视

作者:生物世界

撰文 | 王聪

编辑 | 王多鱼排版 | 水成文

2020年10月,诞生仅8年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科学奖最高奖——诺贝尔奖的肯定。2021年是CRISPR收获满满的一年,多项CRISPR基因编辑临床实验开启并获得突破性结果,CRISPR领域上市公司也纷纷股价大涨。

尤其是2021年6月26日,Intellia Therapeutics 再生元合作开发的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NTLA-2001发布临床试验结果,在6名患者中安全有效。这是首个公布的体内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的临床试验结果,大大扩展了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的应用范围,能够直接通过注射在体内进行高效基因编辑,为许多遗传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可以说是开启了医学新时代

生物世界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自CRISPR技术诞生以来,阻碍其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有两个:一是脱靶问题,一是递送效率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两个问题已经不再是大问题,那么,CRISPR疗法能否自此畅通无阻呢?

然而,2021年4月12日,哈佛医学院 David Pellman团队等在 Nature Genetics期刊发表论文。通过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发现CRISPR-Cas9基因编辑会破坏细胞核结构,导致微核和染色体桥的出现,最终导致染色体碎裂

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风险及相关机制的认识仍有欠缺,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评估上还需谨慎

在此之前,有多项研究发现了CRISPR基因编辑可能存在的多种潜在风险。

2018年6月12日,Nature Medicine期刊背靠背发表两篇论文,指出CRISPR-Cas9基因编辑能够激活p53引起的DNA损伤,这意味着,正常的p53基因会抑制CRISPR-Cas9基因编辑,也就是成功被编辑的细胞的p53基因很可能是有缺陷的,细胞癌变风险提高,如果将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细胞用于治疗,将会有潜在致癌性风险

2018年8月8日,Nature 的一篇论文指出,CRISPR/Cas9基因编辑后的小鼠受精卵中出现频繁的大量碱基缺失(千碱基量级)

2019年1月28日,Nature Medicine的一篇论文则指出,人体预先存在针对Cas9蛋白的免疫应答,这虽然不是安全问题,但会影响CRISPR基因编辑的疗效。

而这篇 Nature Genetics的论文指出,CRISPR-Cas9基因编辑过程中引入的DNA双链断裂,可能导致染色体碎裂,这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基因组重排形式,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致癌融合蛋白的出现或特定基因表达失调。

但目前所有CRISPR基因编辑领域临床疗法开发的公司都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David Pellman指出,目前研究的最多的治疗镰状细胞病和地中海贫血的CRISPR疗法,是在体外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CD34+造血干细胞,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他们估计回输的血细胞中有上百万个细胞存在CRISPR-Cas9导致的微核,具有染色体碎裂的风险。

但 David Pellman表示,这项研究并不为了减缓CRISPR的发展,而是让人们知道和重视CRISPR-Cas9基因编辑存在的新的潜在风险。

David Pellman也指出,这种染色体碎裂的风险主要在分裂细胞中出现,对于眼睛、肌肉等器官和组织的基因编辑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而且不导致DNA双链断裂的单碱基编辑(Base Editing)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也不太可能导致染色体碎裂。此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和商业公司,为了避免对DNA的改变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致力于通过编辑mRNA来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上述CRISPR-Cas9基因编辑存在的潜在风险,尚未在临床试验中发现。但是,目前全世界CRISPR-Cas9治疗的人还非常少,随着CRISPR疗法的普及,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基因毒性问题很可能随之出现。

相关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1-00838-7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8-0049-z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8-0050-6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380-z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8-0326-x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7-021-00017-3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


底部导航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公司二维码
扫一扫,添加二维码!

联系电话:010-34342322

联系邮箱:XXXXXXXX@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XXXXXXXXXXXXXX

微信公众号:xxxxxxxxxx

客服QQ:12345678910

网站导航

关于米来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13583212219

周一至周五:早9:00-晚18:00

COPYRIGHT 2019ALL RIGHTS RESEVED 

扫码关注公众号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