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3583212219

文章
  • 文章
搜索

山东米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Shandong Milai Biotechnology Co., Ltd


咨询电话:13583212219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行内知识 >> 她以身试药,拯救百万生命,是真正的中国药神!
详细内容

她以身试药,拯救百万生命,是真正的中国药神!

一个魔王,杀戮无数生命,

数千年不死,

在世界各地游荡,

威胁着几十亿地球人的生命。


一株野草,常见于山野河畔,

成为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剂良方,

治愈数百万例疟疾患者。


经过多年攻坚,屠呦呦及其团队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


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说起屠呦呦,几乎无人不知。因为她,全球数百万生命得到拯救。


作为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



她在190次失败中艰难跋涉,智慧和汗水终换来“迟到的荣誉”。


那一年,屠呦呦85岁。


最早,诺奖工作人员向屠呦呦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屠呦呦的老伴老李。


老李说:老太太身体不好,不知道能不能去领奖。

 

领奖那天,屠呦呦还是去了。在老伴的陪伴下,见证了耗了一辈子心力的“孩子”,得到世人的肯定。


▲屠呦呦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演讲

今年1月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

随后在14号公布的科学家名单中,屠呦呦和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图灵一块儿成为候选人,不仅是亚洲唯一入选的科学家,更是整个科学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 

对于屠呦呦的入选,BBC给出如此评价:


“在艰难时刻仍秉持科学理想。”

“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

“她的成就跨越东西。”


这一年,她89岁。

救命治病,功德无量。BBC甚至表示: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背后,是屠呦呦50余年的不懈钻研。

她人生的高光时刻,从85岁才开始。但她从二十来岁起就开始研究中药,三十多岁即投入到青蒿素的研究。

这中间,漫长的五十多年,有人调侃:屠呦呦,你是个三无科学家。哪三无呢?一无博士学位;二无留洋背景;三无院士头衔……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屠呦呦的故事。





从病弱少女到北大医学生




∆ 幼年屠呦呦和母亲,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屠呦呦最早照片。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一个书香门第,家里有五个孩子,她是唯一的女孩,从一出生起,就备受疼爱。


父母给她取的名字“呦呦”,出自先秦《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萦绕着书香气息的名字,寄托了他们对这个女儿美好的期盼。


当年,屠呦呦的父母并不会料到,自己竟言中了,女儿这一生都与“蒿”结下不解之缘,而那时的他们,恐怕还在担忧孩子的身体。



∆ 屠呦呦的少女时代


考上大学之前,不寻常的转学次数与碎片化的求学时光,是这个姑娘当时人生的“主旋律”。


到了屠呦呦16岁那年,更因严重的肺结核而不得不中止了学业,在家养病的日子,屠呦呦一过就过了两年多。



少年时代的屠呦呦

 

如果没有经历患病的岁月,大概无法理解那种常年与药物为伴、正常生活都难以开展的无奈与艰辛。


小小年纪的屠呦呦却已经过惯了这样的日子,或许也是从那时开始,一个“要为病人做点什么”的念头,日渐成型。


1948年,病情好转的屠呦呦以同等学力身份进入宁波效实中学,随后又转去宁波中学攻读高三。1951年,这个师长同学眼中的“病弱少女”竟一鸣惊人,考进了北大。


∆ 屠呦呦在宁波读书期间的学籍资料



屠呦呦提供给宁波效实中学80周年校庆的个人资料 


在填报志愿时,屠呦呦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当时看来较为冷门的医药学系,就此飞身一跃,从曾经等待他人救助的病患,跨越到了有能力救助他人的医学研究者。


冥冥之中,或许是人生之中命定的转折。



佩戴”北京大学“校徽的大学生屠呦呦

 

屠呦呦在北大勤学苦读,最终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争取到了去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的机会。


那是一座坐落于东直门外的小楼,事实上,当屠呦呦被分配到那里的中药研究所之后,有整整五十余年的时光,都在那儿学习、研究、工作。那里,见证了她为药物研制呕心沥血、直至成名的时刻。




屠呦呦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当时光回溯到1969年,39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或许还不清楚自己的人生会在时代的变迁下,发生怎样的改变。


彼时,美国与越南之间的战争,正上演得如火如荼。在炎热的东南亚战场上,肆虐的疟疾对原先仅起到抑制作用的奎宁产生了抗药性,因疟疾而死亡的士兵是战争的5倍。


饱受疟疾之苦的越南,向中国发来了求助信。中国政府当机立断,下达了研制药物的命令。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屠呦呦临危受命,成为“抗疟中草药研究组”的组长。



可怕的疟疾 



疟疾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最大的杀手之一,是非常凶险的传染病,仅非洲每年就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

 

传播途径也很简单,就是蚊子。蚊子把疟原虫带入到人体内,继而产生疟疾。





如果带的是恶性疟原虫,这就非常麻烦,被感染的人会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一旦在脑部发展会形成脑疟疾,甚至可能引发脑死亡等严重的症状。


当时,屠呦呦靠着个人的走访,整理出一本有关疟疾治疗的方剂小册子,发给全国的研究者参考。

这些都是她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事实上,这类的方剂手册对后期的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当时有2000多个关于疟疾的药方,需要一一实验排查。


巨大的工作量,耗费了她的全部精力。为了新药的研制,她不得已将孩子们送去寄养。



研制的过程异常艰难,一次次实验,研究了200多种中草药,但依然颗粒无收。


当身边的人都劝她放弃,毕竟连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都束手无策。


但是,屠呦呦不死心,她把目光转向了厚厚的古代医书典籍。




屠呦呦和青蒿素




翻阅浩如烟海的典籍,她发现了古书中一条关于治愈疟疾导致发热的药方。



这给了她灵感,改用低沸点溶剂来提取有效物,后来发现这种有效物对于疟疾的抑制程度达到100%。



但是,当她欣喜地进行临床试验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经历千辛万苦发现的有效物,却根本无法判断是不是能适用人类,研究一度陷入停滞。


虽然明知有生命危险,但是屠呦呦还是决定以身试药!


他们住进了北京东直门医院,在还不确定疗效的情况下,自己试药。所幸,青蒿素并没有显示出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试验终于成功了。


而这背后,是190次的实验。


一次次改良、实验,再改良,无限循环更新,终于在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列入基本药物名录。


随即,造价低廉的青蒿素被推广到世界。2001年,更是被世卫组织大为推广,成为了疟疾的首选药,拯救了无数的疟疾患者!

在屠呦呦发现和成功提取青蒿素之前,全世界约一半人口处于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而屠呦呦的发现,直接让这个数字整整下降了50%。


她的青蒿素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她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BBC这样说道:


很少有人像她这样,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去直面不可知的危险,仅仅因为治愈别人的一丝希望。



 



攻克世界难题:青蒿素耐药性!



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后,屠呦呦没有停止研究。



她时刻关注着青蒿素对于疟疾的治疗进程。在我们都在为她喝彩的时候,她却已经在着手进行青蒿素的耐药研究。


如今,不仅疟疾耐药的患者有希望,红斑狼疮的病人也有了新的希望! 

  


突破!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


光是对付疟疾的耐药性还不够!屠呦呦甚至利用青蒿素,开始治疗困扰很多人一辈子、让很多人生不如死的——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目前无法根治,所以得了就是绝症。对于那些患病的人来说,则意味着走向死亡。


2012年,中国红斑狼疮的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90万,而且这个数据在不断增长,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病率居世界第二。


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新进展,意味着,仅仅在中国,就有可能拯救近百万人的生命,而如果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个数字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屠呦呦说:“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存在有效性趋势,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


这也为饱受红斑狼疮折磨的患者们带来新的希望。


 

低调的屠呦呦



屠呦呦很是低调。


即便取得了世界级成就,我们也很少在一些场合看到她的身影。


2015年诺奖公布去领奖时,根据事先的约定,各路记者领导为她送行,结果,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屠老身影。


后来才得知,屠呦呦早已悄悄办完登记手续,走普通登机通道登机起飞了。


2017年,屠呦呦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闪光灯都准备好的时候,等到的只有满脸抱歉的负责人:“实在抱歉,屠呦呦先生因为身体欠佳不能到场,由她的几位同事接受大家采访。”


同年,连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用她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的重要场合,她本人都未曾出席……


是的,她又一头扎进实验室。



张伯礼院士说,屠呦呦只是比较低调,不喜欢外头那些太虚的东西。“她多次跟我讲:就到这儿吧,我不习惯这些场面上的事,赶紧做青蒿素的研究吧。”


屠呦呦的老同事杨岚研究员也说,屠老师就是一个“满脑子都想着青蒿素”的人。


关于青蒿,屠呦呦说: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关于科研,她则说: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张载曾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屠呦呦,担得起这四句话。 



底部导航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公司二维码
扫一扫,添加二维码!

联系电话:010-34342322

联系邮箱:XXXXXXXX@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XXXXXXXXXXXXXX

微信公众号:xxxxxxxxxx

客服QQ:12345678910

网站导航

关于米来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13583212219

周一至周五:早9:00-晚18:00

COPYRIGHT 2019ALL RIGHTS RESEVED 

扫码关注公众号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